本文共1067字
中華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於24日下午舉辦第七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研討會,主題聚焦企業永續發展與ESG,並進行「企業真實價值(True Value)與ESG的關聯與實踐」之專題演講及「從ESG看企業評價未來的挑戰」綜合座談會。評價協會理事長詹凌菁表示,ESG思維已逐漸深入企業經營策略,協會未來也會逐步將ESG相關知識融入評價課程。
創會暨名譽理事長鄭丁旺表示,外在環境的變化牽動企業營運模式及策略,進而影響企業短、中、長期現金流量;故評價人員估計企業真實價值過程中,應結合歷史性財務報表及企業永續風險與機會的前瞻性資料。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強調,近年來非財務績效資訊揭露在國際間已是主流,企業在衡量ESG面向的真實價值時,應先思考如何將外部成本內部化,進而將傳統損益表轉化為整合性ESG損益表,據此展現企業競爭優勢,也為接軌SASB、ISSB等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制定之新規範的財務評價,提供可參考的量化資訊。
名譽理事長蘇瓜藤強調,評價師評估的是企業的「價值」,在計算價值時,必需考量到現金流量、折現率及成長率,而如今在國際間積極倡導追求「永續發展」趨勢下,「永續」遂成為影響價值的關鍵因素之一。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林佳宜指出,傳統評價分析主要聚焦於財務報表資訊,然評價時應一併考量ESG品質對估值的影響,然量化非財務性的ESG資訊十分艱鉅,不同ESG評比機構揭露的評鑑資訊尚缺乏一致可比較基礎,且調整及校準非財務性資訊涉及主觀性。
台灣經濟研究院智慧財產評價服務中心主任孫智麗表示,透過ESG投資,將資源配置在具前瞻性及永續發展機會之產業(如再生能源),可望提升長期投資報酬;惟目前並沒有足夠研究證據顯示可將ESG對企業影響列入資本成本,進而反映在企業評價的預期現金流上。
台灣經濟新報協理方順逸介紹TESG指標變數產生與衡量基礎,進而分析TESG等級對應之市價淨值比及本益比;進一步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僅發現部份SASB產業之TESG等級與對應之市價淨值比及本益比存在統計上顯著關聯,推測與主管機關對不同產業之規範有關。
最後,富邦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副總呂鈺萍分享如何訂定與實踐永續發展策略,該公司秉持積極回應永續治理態度,導入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及風險評估、SBTi科學減量基礎目標,並推動永續供應鏈管理、企業人權發展等重要專案,期許帶領我國電商產業邁向永續轉型。
本次研討會期許強化評價業者對於ESG之認知與瞭解,亦期待學術及實務專家再次共聚,針對ESG與企業評價關聯議題有更深入之切磋交流。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
共 0 則回應